一天之内中方两次出手美媒:美军靠拆零件才能维持战备
添加时间: 2025-10-12 14:07:28 | 作者: 弯曲试验机系列
10月9日,中国商务部低调发了两条公告。没有敲锣打鼓,没有大张旗鼓,就像平时发个通知一样简单。但懂的人都明白,这两张薄薄的纸片,比什么抗议谴责都来得实在。
一纸管住了稀土全产业链技术,从开采到冶炼,从材料到回收,没许可证一概不准外流。另一纸更绝,只要产品里含有中国稀土成分,哪怕只有0.1%,或者用了中国技术,再想转卖到其他几个国家,都得先问中国要张许可证。两项措施,分别从资源供应链和技术合规性两个维度出手,对美打出了精准反制。
这0.1%的门槛,意味着哪怕只是一件产品中混入了一丁点来自中国的稀土元素,或者其生产线上任何一个环节用到了中国的技术,这条贸易路径就被纳入中国的监管视野。 这就好比你做一盘菜,只加了一滴中国酱油,整盘菜的味道就得按中国的规矩来。这门槛低得不留死角,明摆着告诉你,只要跟中国稀土沾上边,哪怕绕地球三圈,也逃不出中国的管辖。
这两招看似简单,实则精妙。它不搞一刀切,不直接断供,而是用许可证制度,把“谁能用、用在哪”的决定权牢牢攥在手里。这就好比我不拦着你买东西,但你要买什么,得先经过我点头。
为什么偏偏是稀土?这玩意儿号称“工业维生素”,小到手机耳机,大到战斗机导弹,缺了它根本转不动。以美国最先进的F-35战机为例,每架就需要消耗约417公斤的稀土材料。 更关键的是,中国不仅在产量上占优势,掌控了全球约70%的开采量和90%的精炼产能,在提炼加工技术上更是积累了独门功夫。 这套功夫,别人想学,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摸不着门道。
那么,哪些用途会碰壁?公告写得清清楚楚。军事用途,想都别想;高端芯片制造,得逐案审查;军事AI应用,同样严格限制。但留了个口子,人道主义用途可以免证通行。这说明规矩是硬的,但人心是软的。
明眼人都看出来,这套打法主要是冲着谁去的。美国军方那些高端武器,从F-35战机到“伯克”级驱逐舰,哪个离得开稀土材料?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美军现役及在研的153种主战装备中,有133种(占比高达87%)的供应链需经过中国稀土加工环节。 他们不是没想过自己搞,但开矿建厂成本高得吓人,环保问题一堆,最关键的是,那套复杂的提炼技术不是有矿就能解决的。美国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虽能开采,却因环保法规、技术工人短缺及成本高昂,始终没有办法形成完整冶炼能力。
这就引出了第一个关键点,中国这次打的不是简单的资源牌,而是技术加规则的综合牌。
过去总有人说中国只会卖资源,现在不一样了。我们把几十年积累的技术优势,转化成了规则制定的主动权。你卖我芯片要许可证,我卖你稀土技术、甚至是你用我稀土做成的产品再出口,也得问我要许可证。这是一种对等的博弈思路。
更妙的是,这套打法借鉴了国际通行的规则。它不是蛮横的“我说不行就不行”,而是建立起一套可预测、可操作的许可制度。未来,审批的快慢、批准的多少,都有几率会成为微妙的调节工具。这就好比开车,我不拦着你上路,但红绿灯在我手里握着。
对美国国防供应链来说,这感觉可能不太好受。他们大约七成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。有美国媒体自己都报道,美军因为零部件短缺,慢慢的开始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甚至从退役的F-22战机上拆解旧磁体应急使用。 但这类回收磁体性能明显衰减,根本没办法满足新一代战机的作战要求。 新建一个完整的、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,业内普遍预计至少需要8到10年,这还是在理想情况下。
但中国也考虑到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。新规从12月1日才正式生效,给了市场缓冲期。明确把人道用途排除在许可之外,也表明了态度:我们不想伤及无辜。
过去我们总在别人的规则下做事,现在开始学着制定自己的规则。这套稀土管制措施,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系统工程。它包括了资源管控、技术保护、用途限制三个维度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。
有意思的是,这套做法很像国际象棋中的“王车易位”,既保护了核心利益,又调整了战略位置。我们不直接切断供应,而是通过规则来引导流向。这比简单粗暴的禁运要高明得多,因为它给了各方调整的空间,避免了剧烈震荡。
更重要的是,这套规则具有可扩展性。今天用在稀土上,明天可能用在其他战略资源上。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:中国不仅要当世界工厂,还要当规则制定者。
对于习惯了在资源和技术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来说,这是一个需要适应的新现实。他们猛地发现,那个曾经只会埋头生产的中国,开始抬头制定规则了。
稀土管制出台的同一天,中国还启用了“不可靠实体清单”,把那些损害中国利益的外国实体列入清单实施制裁。清单包括反无人机技术公司、TechInsights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等,这些实体被指不顾中方反对,与台湾开展所谓军事技术合作、发表涉华恶劣言论,并协助外国政府打压中国企业。 这两记重拳同时打出,绝非巧合。
措施直指其商业命脉,禁止对华进出口、限制在华投资、取消高管在华居留资格。这等于告诉那些想一边赚中国钱、一边拆中国台的企业:天下没这么便宜的事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这套组合拳打出的时机。美国一直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围追堵截,从芯片到软件,从设备到人才。中国的反击没选硬碰硬,而是找准了稀土的突破口。这就像下围棋,不在对手强势的地方纠缠,而是在对方薄弱处落子。
效果慢慢的开始显现。美国国防部不得不承认,其关键武器系统的稀土材料几乎完全依赖中国。虽然嘴上说着要重建供应链,但实际推进困难重重。一座稀土冶炼厂的投资就要数十亿美元,更别说中国在稀土技术专利方面占了全球90%以上,这种专利壁垒短期内难以逾越。
与此同时,中国通过稀土追溯系统,正在掌握全球供应链的详细数据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在定价权和标准制定上,中国的话语权将逐步提升。这不仅仅是做生意的问题,更是战略主动权的问题。
当然,也有人担心这会加速中美脱钩。但仔细看中国的做法,留有余地,设置过渡期,豁免人道用途,这些都说明中国不想把路走死。我们要的是公平,不是对抗。
说到底,这场博弈才起步。中国这次出手,展现了一个重要转变:我们不再仅仅是规则的遵守者,更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。对于习惯了主导地位的西方来说,这需要一些时间适应。
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,国际秩序的调整从来不是请客吃饭。当新兴力量崛起时,原有的主导力量总会感到不适。关键是要找到新的平衡点。
中国这次用稀土说话,说得清晰明白。我们不打第一枪,但会还以颜色;我们不主动挑衅,但会坚守底线。这种既坚定又克制的态度,或许正是当下最需要的智慧。
- 上一篇: 纸管企业名录
- 下一篇: 2025重庆欢乐谷一日游攻略(开放时间、门票、路线)